2023年,國網忻州供電公司兩級團組織和全體團員青年深入貫徹公司黨委決策部署,在團忻州市委、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團委的領導下,搭建青年成長平臺,實事實做服務青年,扎實推進“我為青年辦實事”實踐活動,各項工作取得新發(fā)展。
理想信念更為堅定
聚焦政治建設,高質量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該公司團委堅決貫徹共青團政治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團員隊伍建設的各項工作要求,認真學習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經驗。通過“三會兩制一課”集中學習、“共青團+”工程實踐,引導團員青年認真開展理論學習。深入開展政治思想教育,邀請黨組織書記面向基層團干部、團員青年開展宣講,通過音樂朗誦會等形式,常態(tài)化開展“青年大學習”,確保青年樹牢理想信念。
深化思想認識,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重點抓落實,用好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等現實教材,開展專題學習教育130余場次;深入實施理論宣講制度,實施青年宣講團計劃,推動團干部上講臺、講團課常態(tài)化;舉行“我為企業(yè)獻一策”青年員工座談會,引導青年知企情、懂社情,為青年投身公司發(fā)展打牢思想基礎;在“國際志愿者日”,開展“我為鄉(xiāng)村振興作貢獻”志愿服務活動,該公司各團支部深入所在地幫扶村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5次。
強化示范引領,選樹培育大批青年榜樣典型。選樹榜樣典型,1名青年獲評“山西省青年崗位能手”,5名青年被評為“山西省電力公司優(yōu)秀青年崗位能手”。深入宣傳榜樣風采,開展“一線班組的好青年忻電青年說”視頻宣傳活動、“青年先鋒事跡”展播活動,發(fā)揮榜樣示范帶動作用,激發(fā)青年建功熱情。
勇當先鋒更有作為
激活青創(chuàng)潛能,積極搭建青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平臺。該公司團委主動融入公司創(chuàng)新體系,發(fā)揮青創(chuàng)作用,組建青年創(chuàng)新柔性團隊,圍繞構建新型電力系統(tǒng)等創(chuàng)新工作,儲備青創(chuàng)項目10個。公司各級創(chuàng)新工作室、創(chuàng)新團隊均有青年員工參與其中。創(chuàng)新開展青年創(chuàng)新意見征集,青年提出崗位工作質效提升“金點子”61條,為青年創(chuàng)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聚焦中心工作,推動團員青年建功立業(yè)。用好“青”字號品牌載體,深化“共青團+”工程和青年先鋒系列行動,牽頭成立太忻青年志愿者聯盟,在項目接電、工程建設中發(fā)揮供電青年作用。去年,創(chuàng)建各級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69個,18支青年突擊隊在急難險重、大戰(zhàn)大考中勇挑重擔,青年生力軍突擊隊作用更加彰顯。
建設“忻電青年”志愿品牌,樹立央企形象。不斷加強志愿者隊伍建設,注冊分隊達17個、志愿者人數2061人,志愿者員工占比82%。營造濃厚的志愿服務氛圍,該公司團委以“青春光明行”志愿服務20周年為契機,圍繞服務電力保供等領域,開展“太忻一體化經濟區(qū)建設”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年均志愿服務活動100余次,累計服務時長1萬小時,以實際行動彰顯了新時代“忻電青年”的風貌。
崗位建功更有擔當
聚焦青年發(fā)展,貼心服務青年崗位成才。聚力青年精神素養(yǎng)提升工程,建立覆蓋380余名員工的“青年先鋒人才庫”選拔培養(yǎng)機制,向前50名兌現專項獎勵13萬元;開展“青鋒人才”綜合素質培訓,形成“忻電青年”人才“蓄水池”。為了提升技術技能,該公司團委還引導青年員工積極參加“導師帶徒”“青工輪訓”活動,提高青年員工的整體素質,193名青年員工得到長足進步。
發(fā)揮紐帶作用,著力解決青年關切問題。定期開展青年思想狀況調研,建立起“忻電青年·心心相連”青年工作品牌;挖掘青年春節(jié)堅守崗位典型事跡,傳播優(yōu)秀青年典型事跡;舉辦2期團青骨干培訓班,各級組織舉辦主題座談會、研討會12次,推動解決了一大批青年急難愁盼問題。
關注“八小時”以外,打造多彩青年文化生活。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連續(xù)5年推行“一團一品”創(chuàng)建,舉辦“地球一小時”等特色活動,極大地豐富了青年的業(yè)余生活;推動青年活動陣地建設,依托“青年之家”開展“十本好書薦青年”活動,青年發(fā)展陣地建設不斷加強;關心關懷青年身心健康,組織“木圖小鎮(zhèn)”青年聯誼活動,邀請心理專家舉辦職場解壓等專題講座,提升青年工作、生活的幸福感。
該公司團委堅持“黨管青年”原則,按年度向黨委專題匯報團青工作情況,將團青工作納入黨建工作總體部署和黨建責任制考核,不斷加強基層組織規(guī)范管理,嚴格“三會兩制一課”,推廣“智慧團建”信息化管理,堅持“每月一主題”抓好團日活動,探索團支部標準化建設,有效提升基層團支部管理水平。2024年,該公司團委將著力提升團組織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解決青年急難愁盼問題,引導青年立足崗位、挺膺擔當。 (記者劉鑫林 通訊員高岸柳)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