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自己沒有網購,卻莫名其妙收到快遞包裹??爝f單上只顯示自己的收件信息,拆開來看,一封“感謝信”和“大禮包”海報,配一包濕巾等,聲稱不花一分錢掃個碼就能領取感恩回饋大禮。如果你也收到這樣的快遞,可要小心了,極有可能是被騙子盯上了。如果你真的掃了二維碼,那么距離落入騙子挖下的大坑就不遠了。
這樣的情況是個例還是普遍現象?如何規(guī)避這樣的風險?3月26日,山西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一個月收到3個不明快遞
“我收到過幾個類似詐騙的包裹,每次都打電話給客服,說是詐騙拒收,可每次都沒用,還是給我送來了。”說到這樣的快遞,網購達人李女士一肚子話要說。
“光上個月,我就收到3個這樣的快遞?!崩钆考殧担谝粋€是一張“金蛇送喜,百億補貼豪禮免費送”。打開有開獎區(qū),還有領取編碼、二維碼、中獎號碼,“我的號碼”……果不其然,中獎號碼一一對應右邊“我的號碼”,居然百分百中獎。
第二個包裹里放著一張面膜,可廠家批號都模糊不清,一看就像是三無產品。同樣的,宣傳頁上寫著直接刮卡就能獲得三重好禮,掃碼聯系專屬客服,憑借兌換編碼兌獎??捎浾咦稍兙〇|人工客服,對方回復“我們沒有這個活動,您直接丟掉,千萬別掃”。
第三個包裹的活動“沾邊”某品牌食品,名為“2025開年購物禮”,聲稱是由這家品牌食品聯合各大電商平臺發(fā)起舉辦的。但當記者進入該品牌旗艦店詢問客服該活動的真實性,對方秒回一張《嚴正聲明》,表示“公司從未開展相關活動,活動彩頁上的logo及加蓋的‘活動專用章’均系偽造。”
開驛站5年的劉先生告訴記者,近兩年來,詐騙包裹的數量不少。“我入行的時候還沒有這么亂,后來看到快遞包裹里面的詐騙小卡片就越來越多,光是我遇見過的就有從福建、廣東、山東和浙江發(fā)出來的”。
如何分辨是不是涉詐包裹,以他的經驗來看,“從某個地區(qū)的同一個或者兩個網點一次大批量寄出的幾乎都是,而且這種快遞幾乎都舍不得用紙盒來包裝,泡沫塑料里面是什么一下子就摸出來了,我要是發(fā)現這類包裹,會提醒客戶小心?!?/p>
這樣的騙局還不少
山西晚報記者注意到,此前,多家媒體曾曝光“快遞中獎”這一詐騙形式。據央視焦點訪談3月14日報道,如果消費者沒有網購,卻突然收到快遞,里面還夾帶著一張刮獎卡,刮開后還“中獎”了,這大概率就是一種新式騙局。當消費者掃上面的二維碼后,會彈出一個智能人工服務,之后步步誘導其下載安裝所謂“能賺錢”的手機應用程序。社交平臺上,同樣收到不明快遞的網友也曬出了“掃碼有禮”的禮品卡。兩者套路基本一致,以知名平臺、品牌的名義誘導用戶掃碼。
對此,各地網警近期已陸續(xù)發(fā)布相關提醒。警方表示,內含“年終享豪禮”禮品卡的陌生快遞,與之前的“蟹卡”詐騙類似,目的是吸引你掃碼添加“客服”入群。“客服”會讓你通過完成指定任務來兌獎,如下載特定軟件或是點擊特定網址鏈接,或稱需要你先墊付一些小錢才能拿到獎品。不過,等你完成所謂的“任務”后,對方會先發(fā)送小額紅包騙取信任,再誘導你投入更大金額,參與“更賺錢”的任務。隨后,對方不再返還你投入的錢,甚至繼續(xù)騙你投入更多錢,你已陷入刷單詐騙的陷阱。
網警還提醒,不要輕易掃描快遞的二維碼,要保持理性判斷,避免被小額回報或高額獎勵所誘惑。同時,一定要通過官方網站或官方渠道,驗證中獎信息的真實性,不要輕信任何要你轉賬才能領獎的話術。
山西晚報記者 楊晶
(責任編輯:梁艷)